《 商法(保险、票据、证券) 》课程期中作业

伯顿·G·马尔基尔.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1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写在最前

本文主要以摘录和评论、心得的方式写完,其中我的心得和评论将在摘录的原文之下以阴影背景的形式给出,以和摘录做到区分。

漫步华尔街

作者的投资观点

最新版严格地检视了以前各版一直持有的有关股市“随机漫步”的基本观点:股市对股票的定价非常有效,连被蒙住眼睛的猴子朝报纸股票行情版投掷飞镖,完全随机地选出投资组合,也能获得和专家管理的投资组合一样的业绩。经过40年,这一观点一直颠扑不破。2/3以上的专业投资组合经理,其表现都比不上无人管理的以大型指数为标的的指数基金。然而,仍有学者和专业人士怀疑这一观点的可靠性。——书中前言部分第VI页

我的评论、心得

本书的作者,在前言中就开宗明义:强调自己对市场这个机制的信任。同时,前言中我们也看出,本书的初版在1973年就面世了,而这么多年来,本书虽然数次再版,但是仍然坚持初版的观点,这一点是极为吸引我的。同时也体现了后续这本书的大致走向。

什么是投资

我将投资视为一种购买资产的方式,其目的是获得可以合理预期的收入(股利、利息或租金),并且在较长时期里获得资产增值。投资与投机的区别,通常就在于对投资回报期的定义和投资回报的可预期性。投机者买入股票,期望在接下来的几天或几周内获得一笔短期回报;投资者买入股票,期望股票在未来会产生可靠的现金流回报,在几年或几十年里带来资本利得。…实际上,若给本书加上一个副标题——“稳步致富”恐怕会很贴切。——书第5页

我的评论、心得

在本书正文的一开始,作者便纠正了一个关于投资的误区:即投资可以短时间内获得高额回报。尽管确实有人因为好运气实现了这一点,但作者仍将投资视为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希望本书的读者通过学习这类“技术”,来获得投资的本领。

投资的理论

一切投资回报,无论来自普通股还是稀有钻石,都不同程度地取决于未来事件。正是这一点造就了投资的魅力,投资就是一种冒险活动,是否成功取决于预测未来的能力。——书第7页坚实基础理论声称:每一个投资工具,无论它是一只普通股还是一处房地产,都有一个被称为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的坚实基础,通过细致分析这个投资工具的现状和前景,可以确定它的内在价值。当市场价格下跌而低于(上涨而高于)作为坚实基础的内在价值时,买入(卖出)的机会便出现了,因为按照该理论的说法,这种价格波动最终总会得以修正。照此看来,投资就变成了一件枯燥而简单的事情,不过是将某物的实际价格与其坚实基础价值进行比较。——书第8页他认为专业投资者不愿将精力用于估计内在价值,而宁愿分析投资大众将来会如何行动,分析他们在乐观时期如何将自己的希望建成空中楼阁。成功投资者会估计出什么样的投资形势最易被大众建成空中楼阁,然后在大众之前先行买入,从而占得市场先机。——书第10页

我的评论、心得

这两种理论实际上一种是应用数学、经济学等内容,估算内在价值,而对第二种我更感兴趣,这比较接近行为金融学的内容,比如著名的阿莱斯悖论就展示了人的非理性的一面。我个人认为,投资问题,也确实不是完全的数学问题。而在后面第二章“大众疯狂”里,作者就详细介绍了投资市场的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行为

在历史上,每出现一次壮观的经济热潮,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便是贪婪的欲望一时间会恣意泛滥。在疯狂追逐金钱的过程中,市场参与者将价值的坚实基础抛诸脑后,转而沉迷于靠不住却又令人发狂的臆想:以为自己也能建成空中楼阁,在短时间内大发横财。这种想法在历史上曾风靡一些国家。——书第14页股票交易的操纵行为越来越恶劣,不断刷新着寡廉鲜耻的纪录,最能说明这一点的便是联手做庄。有庄家曾操纵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价,短短4天之内便将股价拉升61%。联手做庄一方面要求参与的人密切配合,另一方面要求完全漠视投资大众。一般说来,当若干个交易者为操纵某只股票而串通一气时,运作便启动了。他们选定一个庄主(此人这方面的运作能力应颇为高超),并相互承诺不得通过私下操作来出卖其他成员。——书第26页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在市场上不断输钱的人,正是那些未能抵制郁金香球茎热一类事件且被其冲昏头脑的人。其实,要在股市赚钱也并不难。真正难以避免的,是人们受到诱惑时,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资金投向短期快速致富的投机盛宴之中。这一教训如此显而易见,然而又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书第32页那么,这一时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哪里呢?难道新股发行人在发行新股时不得按规定向证券交易委员会申请注册吗?难道不能对发行人(及其承销商)因其虚假、误导性陈述进行处罚吗?答案都是肯定的。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在其位谋其政,但是根据法律法规,它只能默默地袖手旁观。只要公司准备好(并向投资者提供)符合要求的招股说明书,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无力阻止投资者自尝苦果。——书第36页在集团企业风潮这一投机阶段过后,暴露出两个令人不安的因素。首先,集团企业并非总能控制自己疆域辽阔的帝国。…其次,政府和会计界对日益加快的并购步伐和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表示担忧。这两方面的担忧促使投资者抛售股票,从而降低了(在大多数个股上消除了)只是因预计收购过程本身会产生盈利而付出的高倍市盈率。——书第42页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业绩为王的投资理念风靡华尔街。…因此,所谓的概念股便应运而生了。
…很多华尔街人把这种做法视为一种好得无以复加的新投资策略,其实,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早在1936年就发现了它的所有奥妙。——书第43-44页不过,这次发行之所以别具一格,是因为这次发行表明一分钱仍能买到很多东西。公司提交的发行方案是以区区一分钱的价格发行数单位复合股权凭证,每单位由一股股票与两股认购权证构成。——书第48页股市历史给我们的教训非常清楚。在对股票进行定价时,投资者中流行的观念和做法可能而且经常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时,股市的运行就很符合空中楼阁理论所做的阐述。正因为如此,投资游戏有时可能会极其危险。——书第53页然而,他们的收入并非建立在分析质量之上,而是建立能否为公司引来利润丰厚的投资银行业务之上。他们会含蓄地向投资银行业务客户许诺,持续进行的有利研究将为IPO新股上市后的市场表现提供持续的支持。——书第67页

我的评论、心得

在本书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大篇幅介绍了历史上关于投资的种种狂热引发的泡沫和危机。并进一步解释了“空中楼阁”理论和作者自己关于投资的观点。当然,这部分实际上出现了大量专业名词,比如:市盈率、股票、股价、股权、成分股、个股、折现、折旧、收益率、回报率、IPO等,这些专业名词在本书中并没有被解释,这一点正好与我们课内所学的知识联系上了,如果没有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想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仍需到大量查阅概念,这将会使阅读过程变得缓慢。同时,我们也从这一部分,可以窥探到投资市场的复杂,从一开始的大众狂热,到后来有规模、有组织的金融犯罪,这一切不光引发了极其严重的经济问题,更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一部分体会到商法之中,立法的目的和精神,至少在历史上几次大的泡沫之后,我们都观察到了商法尤其是商法对于投资者的保护。

投资建议

据我个人的经验,在市场上屡屡输钱的人,正是那些未能抵制被郁金香球茎热一类事件冲昏头脑的人。其实,要在股市赚钱并不难。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会看到,投资者只要购买并持有涵盖范围广泛的股票组合,就能获得相当不错的长期回报。真正难以避免的,是受到诱惑时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资金投向短期快速致富的投机盛宴之中。——书第76-77页市场并非总是正确,甚至通常都不正确。但是,没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能始终如一地比市场整体知道得更多。——书第86页因此,只是买入并持有符合理财目标的多样化投资组合,会使你节省投资费用、经纪佣金和税款。——书第141页

我的评论、心得

本部分摘录主要来自于原书中的第一部分结尾和第二部分,由于原书中充满了大量的技术细节,本文不予摘录,仅摘录一些提纲挈领的投资意见。我个人认为,在本书长达180余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学到两个最重要的知识:一是不要盲目,不要狂热地追逐利益,要保持理性;二是相信市场,市场有能力提供我们所需的信息,我们所缺乏的仅仅是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当然,这两点很难做到,但是如果可以坚持这样的原则,我们就可以避免一夜破产的下场。

关于风险

风险且只有风险,决定了收益高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幅度。——书第173-174页在金融领域,文献记述最多的一个观点是:平均而言,投资者由于承担了更大的风险,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回报。——书第177页投资组合理论的立论前提是:所有投资者都像我的夫人一样——厌恶风险。他们想得到高收益和有保证的投资结果。该理论告诉投资者如何将股票纳入投资组合,以便与寻求的收益相对应的风险尽可能实现最小化。该理论也对一句存在已久的投资格言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证明,这句格言说的是,对于任何想降低风险的人,多样化都是应采用的一个明智策略。——书第179页总而言之,历久长新的多样化操作在今天也一如既往是强有力的投资策略。——书第190页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背后的基本逻辑是:承担多样化可以分散掉的风险,不会获得任何溢价收益。因此,为了从投资组合中获取更高的长期平均收益,你得相应提高组合中多样化不能分散掉的风险的水平。根据这一理论,聪明的投资者通过运用一种风险测量工具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就可以战胜市场。这种工具便是声名远播的β(beta)。…计算β值,实质上就是将单只股票(或投资组合)的变动与市场整体的变动做一个比较。
——书第192-193页如此看来,要获得更高的长期投资收益,唯一的出路就是承担更多的风险。遗憾的是,并不存在完美的风险测量方法。——书第207页大致说来,有四种因素使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得以存在,这些因素是:过度自信、判断偏差、羊群效应以及风险厌恶。——书第212页唯一能保护你的,是要认识到:任何东西若看上去太好,显得不真实,那毫无疑问就是假的。——书第240页现在没有任何理由调整本书先前数版中长期坚持的投资建议:每一个投资组合的核心部分,应当由成本低廉、税收高效、股票涉及面广泛的指数基金构成。如果你的确想冒险赌一赌某个风险因素未来会产生超额收益,那么只有投资组合的核心部分由按市值确定权重的涉及面广泛的指数基金构成时,你的做法才算是非常谨慎的。如果你确实希望向投资组合中加入额外的风险因素,比如向小市值股票做些额外的风险暴露,那么通过购买成本低廉、以市值确定权重、追踪小市值股票指数的基金,便可以非常有效地达到目的。——书第268页

我的评论、心得

本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于原书中的第三部分。首先,这一部分有大量的数学、统计学内容,关于这些本文不予摘录。这一部分介绍了一个较为古老但是公认的理论:即风险与收益挂钩,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当然,作者进一步阐述了关于风险的内容,尤其是介绍了计算系统风险的β这一方法,尤其花了大篇幅介绍了很多模型。原书第11章主要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这一部分是对前面大量数学计算得出结论的补充和修正。行为金融学比较好地反映了人们的一种赌徒心理,这一部分也是数学计算所解释不了的,不过关于心理学是一个很难量化的内容,因此这部分的投资建议恐怕对初学者并不适用,因为对人的心理的了解我认为主要来源于经验而不是计算。我个人认为,这一部分的理论非常精彩,但是部分案例有一定程度的过时,本书的第12版好像已经出版,可能会介绍一些更新的案例。

生命周期投资指南

即使是同样的投资工具,对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意义,这取决于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书第332页资产配置五项原则:

  1. 历史表明,风险与收益相关。
  2. 投资普通股和债券的风险,取决于持有投资品的期限长短;投资者持有期限越长,投资收益的波动性便会越小。
  3. 定期等额平均成本投资法虽有争议,但可以作为降低股票和债券投资风险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4. 重新调整投资组合内资产类别的权重,可以降低风险,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提高投资收益。
  5. 必须将你对风险所持有的态度与你承担风险的能力区分开来。你承担得起的风险取决于你的总体财务状况,包括你的收入类型和收入来源,但不包括投资性收入。——书第333-334页某一特定需要必须由专门用以满足这一需要的特定资产来提供资金。——书第347页

我的评论、心得

这一部分主要来自于原书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主要摘录了作者关于对于投资者在人生中各个阶段所给出的通用化建议,这是由于书中的举例主要来自于美国人的投资习惯,但是中国的国情特殊,比如储蓄这一点,中国投资者对于储蓄的热情就远远超过美国,而各个年龄段中美投资者的差异就会更大了,因此对于原书中的细节问题不予摘录。在本部分,投资者可以学到很多哲理,比如要根据自己对于风险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投资方案,并且妥善处理投资组合。同时,证券市场上,如果能够坚持并长期投资,最后的收益大概率是可观的。

一些其他内容

菲吉先生并非唯一欺骗华尔街的人。其他集团企业的管理人在迷惑投资界的过程中,几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语言。他们谈论市场矩阵、核心技术支点、模块化构成要素、核子增长理论。虽然华尔街专业人士谁也没有真正弄懂这些话的意思,但对于身处技术主流之中,他们感到既惬意又温暖。——书第41页正是在这一天,我们终于见识了,这家若在5年之前连尽职调查也通不过的公司,投资者居然会乐意往里扔钱。——书第66页有一次,我的一位图表师朋友请我共进晚餐,席间他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当场被食物噎着,弄得自己非常尴尬。此后,我就立下个规矩,永远不和图表师一起吃饭。这不利于消化。——书第116页老妇人说:“好吧,我的第三个愿望是把我的猫变成年轻英俊的王子。”一眨眼,年轻王子出现了,他转过脸问老妇人:“你把我阉了,现在不觉得后悔吗?”——书第209页

我的评论、心得

本书作者行文幽默风趣,作为入门的图书,想必以吸引读者为重要任务,同时由于本书充斥着大量专业名词和数学计算,因此这样的写作风格也使读者在阅读期间得到了一定的放松。不过,作者喜欢在书中穿插一些黄色笑话,可能与美国开放的文化环境有关。

本书读后感

这部分我对本书做出一个整体的评价。本书的定位是给投资者的投资建议,内容非常详实,在说理清晰的同时也辅以实务操作,不光列举了主流的、作者信奉的学术观点,也给出了合理的投资建议,我认为这是一本优秀的投资入门作品。不过,本书的一些奇怪之处在于,对于经济学中的种种概念解释较少,很多基础(甚至并不基础)的概念并未给出定义,相反书中对于数学和统计学的计算花了较大篇幅,可能是作者默认读者了解证券市场的专业名词但却不掌握估值能力。这本书我是在学期末所阅读的,事实上如果没有学习商法这门课程,恐怕由于知识的匮乏,在阅读本书时会遇到较大困难。本书在阅读过后,我无法将书中内容和商法紧密联系起来,不过书中前半部分对于种种泡沫的介绍,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也许可以得出一个我自认为较深刻的商法主旨:在我们相信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商法的核心精神是维持“市场”这一经济领域的核心的有效运转。尽管本书是面向投资者的,不过商法并不偏袒市场中的任何一方,尽管我们在课上学到了太多保护投资者的法律内容,但商法仍应该是维护市场的利器,这一点上学习商法可能会使我们得到一个较高的视角,而不是局限于技术上的细节。